第(2/3)页 有人将《大话西游》放在燕京大学里面天天放映,然后召集学生们一起讨论这部电影的内在含义。 这不分析也就罢了,一分析就止不住了。 本来大家都觉得挺烂的片子,忽然被解析出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。 要不说还得是燕大的学生呢,他们之间的讨论可不像一般学生之间的闲谈,而是正儿八经的,跟什么文学研讨会一样。 原本大家认为元素混杂,类似于大杂烩的电影,却引起了燕京大学的学生对于传统和现代、理想跟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。 这些学生们认为电影具有独特的后现代主义风格,包含无厘头搞笑,时空交错、对经典的解构等元素。 里面那些夸张、荒诞的表现手法吸引了追求个性跟创新的燕大学生,至尊宝、孙悟空的双重人格,白晶晶、紫霞的镜像关系,构建起了德里达式的延异场域。 这些讨论一开始只限于燕京大学校园,后来又蔓延到其他学校,到现在已经有不少学校展开了针对这部电影的讨论,大家普遍认为影迷对这部电影有误解。 有人评价《大话西游》比较“超前”,所以很多观众当时没有看懂这部电影,不过随着时间推移,大家会发现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。 其实有时候,这些东西是否有就看人们怎么说,燕大的学生们讨论了之后,别人听到耳里,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,观点慢慢扭转过来。 因此,《大话西游》的口碑也在渐渐回转,说不定再过几年,《大话西游》不再是人人嫌弃的烂片,而是一部超前的佳作。 其实关于《大话西游》的讨论这传播的这么快,自然有周彦的一份功劳,因为他花钱买了《大话西游》的版权。 《大话西游》的口碑越来越好,那么它的版权就越来越值钱,周彦之前做的这笔买卖就越来越划算。 周彦在台上听到观众们的笑声,他笑着继续说道,“我当时特别喜欢《天堂回信》的剧本,所以努力争取成为了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,这应该也是我花费最多力气揽到的活。” 听到周彦这话,台下的王军正笑了笑。 当年的事情还历历在目,那时候她是一心想要让周彦担任《天堂回信》配乐指导的,因为《永远同在》这一首曲子就打动了她。 只是后来事情在陈厂长那里卡住了,她虽然欣赏周彦,但也不好为了周彦反抗陈厂长。 最终还是周彦拿出了《风筝》,让她下定决心,不管厂长怎么说,她都要周彦给《天堂回信》配乐。 其实这事也不算是很难,干工作嘛,总会遇到一些麻烦的,在王军正看来,周彦得到这份工作虽然有点小波折,但根本不算什么。 像他们这些厂里面的导演,为了能拍一部电影,所需要克服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。 而且事实上,当时很多的压力都是她在承受着,周彦根本就没有感受到,毕竟当时直面厂长的是她而不是周彦。 但是周彦说这话也可以理解,毕竟他成名早,后来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别人找他,根本不需要他自己费心揽活。 相比之下,《天堂回信》这个活确实耗费他比较多的力气。 听到周彦说起过往,其他观众也都跟着在笑。 虽然周彦有水时长的嫌疑,但是大家都愿意听他说话,音乐什么时候听都行,但是听周彦闲聊的机会可不多。 只是可怜了那些听不懂中国话的外国观众了,现场观众们越笑,他们就越着急。 …… 现场观众只能看到周彦,但是电视机前面的观众就不一样了,因为导播还会切一些观众席的画面给大家看。 前面这两个节目的过程中,现场的大牌明星基本上都被切过特写。 而在周彦聊到《天堂回信》的时候,画面切到了台下一个中年女人脸上。 主持人刘璐专业性很强,准备也十分充足,当画面切到那个中年女人脸的时候,刘璐就笑着说道,“导播很懂啊,一下子就切到了王军正导演,没错,这位就是《天堂回信》的导演,她今天也是来到了现场跟大家一起观看周彦的音乐会。看王导脸上的笑容,应该是想起来当年的一些趣事。” 刘璐特意问周彦那边要了一份重要嘉宾的名单,只要是稍微有些名气的人都在这份名单上。 第(2/3)页